在公路工程中,施工的質量問題會直接影響工程建成之后的使用效果,新建的工程可能不會馬上顯現出來,但是工程中所留的隱患會在使用過程當中表現出來,從而直接影響道路的使用安全,下面就讓我們看看路面都有什么病害形式,以及我們在路面工程中的控制要點都有什么吧。1、路基小橋涵工程具備交接條件后,必須提出申請才能進行驗收。應由提交方(施工單位)向總監辦提出驗收申請,總監辦審核同意后,向項目辦上報申請,并組織有關方面進行共同交接。2、申請交接的路基小橋涵工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成品工程符合設計圖紙要求、質量合格,現場整理完畢,遺留問題列出清單,注明完成時限;(2)監理工程師簽認的質量檢驗資料齊全、完整、真實、有效;(3)具有法定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由項目辦統一委托)出具了質量檢測報告;(4)(分段)驗收的交工證書。3、路基小橋涵工程交工驗收時的參加單位有哪些。(交通運輸質量監督站);路基小橋涵工程業主(項目辦)、監理、施工單位、路面工程施工單位、試驗檢測單位。4、路基小橋涵工程交工驗收時在按照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基礎上還要注意檢測如下項目:(1)外業全線查看外觀質量;(2)復核遺留工程;(3)抽檢關鍵項目;(4)內業查看相關資料。5、交工驗收后如何移交:各方代表對交接驗收結論核查無異議后,在工程交接證書上簽字確認。同時,該交接工程的護管責任交由后續路面施工單位承擔。路面病害的主要形式有裂縫、坑槽、脫皮、沉陷、車轍,其中裂縫有橫向裂縫、縱向裂縫、網狀裂縫三種。橫向裂縫是與路面中線近于垂直的裂縫,裂縫起初大多出現于路面兩側的硬路肩,逐漸發展而貫通全路幅,貫通裂縫沿路面大致呈均勻分布?! ?/span>一種主要發生在緊急停車帶或路肩部位,其形狀是沿路肩邊緣向內逐步擴大,呈月牙形,這種裂縫容易使路基發生滑移,危險性很大;另一種是發生在行車道部位,多為縱向條帶狀,裂縫兩端未延伸到路堤邊緣。產生原因主要有:地基原因、路基施工原因、水的滲透破壞、路面施工原因網裂是相互交錯的疲勞裂縫, 它的初始形態是沿輪跡帶出現單條或多條平行的縱縫,而后,在縱縫間出現橫向和斜向連接縫,形成縫網。網裂主要是由于路面的整體強度不足而引起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路面出現橫向或縱向裂縫后未及時封填,致使水分滲入下層,使基層表面被泡軟,在汽車荷載反復作用下,粉漿通過面層裂縫及空隙被壓到表面產生唧漿,基層表面被逐步淘空,產生網裂。另外,瀝青老化和汽車嚴重超載,使基層產生疲勞破壞也是導致瀝青面層形成網裂的重要原因。路面表面層產生坑槽原因:由于瀝青路面上面層混合料局部空隙率較大、瀝青與石料間的粘附力不強,路表水(雨水或雪水)進入并滯留在表面層瀝青混合料中,在行車荷載尤其是重載車輛的不斷作用下,產生的動水壓力使表面層的瀝青從石料表面剝落下來,瀝青路面便會出現局部松散破損。散落的石料被車輪甩出路面自上而下逐漸會形成坑槽。(1)鋪筑面層時,基層透層油灑布不達標,造成面層與基層粘結不良,在行車作用下,面層發生推移現象,形成脫皮。(2)層鋪法施工時,上下層間有浮土或因潮濕而形成隔層,表層被行車推移。(3)面層礦料含土量大,粉料多或礦料潮濕,施工中碾壓過度,礦料被壓碎,形成阻礙油料滲透的隔離層,破壞了嵌縫料和主層礦料的粘結,在行車作用下使面層礦料脫落。(4)在原瀝青路面上作瀝青加鋪層時,老路面上未灑粘層油、或低溫施工、或加鋪層滲水,在春融季節,行車的作用下,使加鋪瀝青層破壞脫落。(1)土質路塹排水不暢,路床下部路基過濕潤而產生不均勻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2)路面強度不能適應日益增長的交通量,易發生疲勞破壞。(3)路基或基層強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強度不一致,在車輛荷載作用下,路基或基層結構遭破壞而引起沉陷。(4)橋頭路面沉降不均勻而引起沉陷并與橋面發生錯位。 從車轍的形成過程來看,主要是高溫下瀝青面層因瀝青軟化而進一步密實,以及瀝青變軟對礦質骨架的約束作用降低而使得骨架失穩。在道路的交叉口或變坡路段,此類高溫變形更易發生,這主要與較大的水平荷載作用下抗剪強度相對不足有關。影響瀝青路面車轍形成及其深度的主要因素有: (1)瀝青混合料性質(2)路面結構組成 (3)交通荷載及環境條件 (4)環境氣候條件1.人員生產意識上與技術標準的離散,在具體工作中表現在:a.原材料供應時,砂石料等材料供應一緊張,(施工單位)少數領導便不顧原材料質量,允許各種樣式的砂石料都可以進,影響了原材料質量;b.路面工程碾壓時,壓路機出現故障,仍指示不能停工,為了不影響進度效益照樣干,影響工程質量;c.攤鋪前潤底時,水車一不夠,便立即抽調基層養生水車,只為了前面加快施工速度,后面養生車夠不夠也不管不問。2.原材料質量控制方面離散性大:a.試驗室試驗的材料與料場進的原材料不一致(有的項目底基層取芯爛根);b.不同廠家的碎石混堆;c.原材料供應緊張時,什么樣的碎石都用等。3.機械設備上與施工標準的離散。a.三鋼輪壓路機要求必須半輪半輪排壓兩遍,一旦施工時壞一個,照樣干,不停的目的是不影響進度和效益;b.基層攤鋪時要求先攤路肩,再鋪基層,因缺少民工和挖掘機,不培路肩,照鋪底基層不誤;c.拌和機各料倉上的轉速,機械操作員隨意地可以調整,憑眼和直覺進行調整。項目立項——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工程施工——交工驗收——竣工驗收(1)嚴格執行上級有關工程建設的基本建設程序,認真落實“三個不準”的要求(2)辦理土地使用手續,由國土部門對土地使用情況行文批復(4)新開工項目在開工前全部由省交通運輸廳辦理施工許可手續(5)向省交通運輸廳質量監督站辦理質量、安全監督手續(6)所有完工的路基小橋涵工程全部經驗收合格并辦理交接手續后再進行路面工程施工1、設計交底:一般由業主組織,施工、監理單位參加,由設計單位進行如下工作:(4)施工安全、環保工作的要求等(特別是大中橋施工時臨時支架的設計必須通過專家的評審)a.投入的人員(總工、試驗人員、技術負責人的資質和經歷是否滿足要求)a.安全風險金制度 b責任制、規章制度、操作規程 c組織機構 d教育及會議 e安全檢查 f有整改措施 g安全基金使用賬戶 h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i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安全措施及電氣防火措施(1)試驗室資質(丙級試驗室不能再設置工地臨時試驗室)(1)施工單位進場后,必須進行的一項工作,避免因導線點、水準點有誤而導致結構物位置和高程出現大的錯誤(2)施工單位加密的水準點、導線點必須報監理進行復測,審核批復后方可使用(2)路基、路槽驗收時,要特別注意加強對路基邊坡及邊溝的檢查與驗收路面工程:每1-3公里路面為1個分部、10公里或每標段為1個單位按照:(底基層、下基層、上基層、瀝青下面層、瀝青中面層、瀝青上面層)7、核算工程量清單、上報工程計量紅線(合同數量±變更=最終計量)(3)監理單位就監理工作準備情況及有關事項進行說明(4)監理單位對監理程序、質量和安全事故報告程序、報表格式、函件往來程序、工地例會等進行說明(5)施工單位上交項目經理授權書,建設單位對總監理工程師授權,總監理工程師宣布對駐地的授權(1)材料選定時要由材料采購人員在試驗室、監理人員共同參與下選定料源,并取樣進行試驗,滿足要求后,方可簽訂合同。(2)有的單位選材料是一個人說了算,(例如在我們改建工程的某個項目上,存在多年儲存的很多不同的碎石,去年一年全用的情況)。(3)不同的碎石不能混級,分開堆放(同一種規格集料應來自同一個料場,集料應分層堆放,細集料要有防雨、防塵措施 a對溫度的影響 b對油耗的影響 c對生產率的影響 d對殘余含水量的影響)(4)堆放在一起的計量,使用前應進行拌合,拌合均勻后再進行配合比設計(2)原材料報驗單 配合比設計時原材料報驗與施工時材料報驗不同,該處材料報驗時反映本分項各種材料的用量及材料試驗情況 水泥 200T/次 (初、終凝時間、安定性、強度)碎石 500m3/次(壓碎值、含泥量、級配、針片狀含量) 砂 隨時檢測無固定頻率,具體檢測項目及試驗頻率詳見規范(含泥量、級 配、視密度)(5)本分項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與施工工藝、人員安排、施工計劃、質保體系、安全生產、環保等)(2)確定碾壓機械組合及壓實次數(每壓一遍測一遍壓實度、做壓實度次數與壓實度關系曲線圖)(1)不能采用貼補法進行修補,當高程低于設計值時,用底基層下層混合料找平(2)高程不滿足要求>+1cm時,須用D85推土機將原路槽土翻松10-15cm,然后每10米一橫斷設灰點,每排至少3個點,灑水悶料,平地機刮平,再碾壓(3)路基施工中預留10-15cm,待路面隊伍進場后,先做10-15cm墊層,再施工路面下底基層(1)對稱量器的標定應采用與正常生產相同相近的(方式和供料量)供料方式進行標定,確定供料機的轉速(2)集料倉之間加隔板,防止上料時串倉,料斗上加振動篩,防止風化料中的大塊石進入料倉。(3)含水量控制,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大1%,用手握,放在地上能自然散開(5)檢測指標:灰劑量、含水量、混合料級配、無側限抗壓強度(6)出料裝車時,車輛要前后移動三次裝料,避免集料離析(7)水泥穩定基層采用骨架密實結構,其混合料級配應滿足達到以上含量才能形成密實骨架結構。另一種結構為懸浮密實結構,最具代表性的是水泥穩定風化石摻30%碎石底基層(1)底基層、上、下基層、瀝青碎石下面層必須采用攤鋪機行走基準線方式進行攤鋪。a.底基層下層縱斷高程合格率不得低于80%;底基層上層縱斷高程合格率不得低于90%;b.攤鋪前應清除下臥層表面的浮土、積水等,并將作業面灑水濕潤,對于下基層表面宜噴灑水泥凈漿,按水泥質量計,不少于1.0-1.5kg/m2.水泥凈漿稠度以能灑布均勻為宜,灑布長度以不大于攤鋪機前30-40米為宜。c.上、中瀝青面層采用平衡梁法進行攤鋪,確?;鶎雍穸葷M足設計厚度。d.施工時,采用半幅兩臺攤鋪機梯隊作業,攤鋪機宜采用進口機型,且兩臺攤鋪機型號必須一致。e.上、下基層兩層連鋪時,必須配備雙套施工設備,堅決不可使用一套施工設備重復作業。f.各基層兩側采用釘方木控制攤鋪寬度和邊部的方法。即在已驗收合格的基層上,用全站儀恢復中樁,直線段樁距按10m設置,曲線段樁距按5m設置;根據中樁,用白灰放出兩邊線,并在兩邊線外測固定截面面積為15cm×17cm方木,方木每節長3m,用φ20鋼釬固定其外側.g.攤鋪機行走基準線采用掛鋼絲法,每10m(曲線段每5m)左右兩側釘設高程控制樁(鐵立竿),掛Φ4鋼絲作為玄線,用緊線器拉緊、錨固后作為攤鋪作業時的高程控制線。鋼絲必須拉緊,防止玄線下垂,致使基層攤鋪時出現波浪。h.兩臺攤鋪機前后相距5-10m,前行攤鋪機一側感應器置于鋼絲上,一側感應器置于中間用支架固定并高度可調的導梁上,導梁的高度根據橫坡度用水準儀控制進行調節;后進攤鋪機內側感應器(滑靴)置于已鋪筑上基層面上,外側感應器置于鋼絲上。兩臺攤鋪機應重疊5-10cm,中縫輔以人工修整。j.攤鋪前,等待卸料的運輸車輛應在5臺以上,以保證連續攤鋪。k.運輸混合料的車輛應加覆蓋措施,防止水分揮發和防雨淋。 (3)在攤鋪機后設專人消除粗集料離析現象,特別是應該用鏟鏟除局部粗集料“窩”,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補(4)攤鋪機后應準備一細集料篩,基層表面離析時,用篩子篩細集料找補基層表面(5)橫向接縫處理:攤鋪中斷2小時應設置橫向接縫,橫向接縫應垂直于道路中線,留豎縫,橫縫的位置用3米直尺沿縱向測平整度確定。沿橫向挖除坡下混合料。基層、底基層橫向接縫碾壓時,為了避免壓路機直接碾壓先鋪面,造成橫縫豎面30cm范圍啃邊和開裂,先讓振動壓路機沿已完工面進行橫向碾壓。然后再進行縱向碾壓,振動碾和三鋼輪不得越過先鋪結構層。有不平整處,采用篩子篩細料補平,并用振動碾靜壓和膠輪進行碾壓處理。(6)半幅施工時,路中處必須采用方木進行支撐,不能使用培土方式進行覆蓋。方木長度不得少于800米;三層基層攤鋪時,每層中線處從下至上應收縮25cm的寬度,以保證方木能固定到位。以保證三層基層的中線位置不在一個平面上,避免路面中線出產生縱向裂縫。振動壓路機碾壓路面結構層時,壓路機要先行走,后振動,各結構層的邊部要多壓一遍。壓路機停機時應錯開,相互間距約3米,且停在已碾壓好的路段上。基層另半幅攤鋪時,應安排專人在攤鋪機前向基層結合面處涂刷水泥漿,保證左右兩幅基層結合完好。(7)基準線設置應有足夠的拉力,防止玄線下垂,致使基層攤鋪時出現波浪。(8)下承層平整度對上承層影響,必須增加攤鋪機振動力減少松鋪系數(9)當水泥穩定基層在高溫碾壓時,易出現表面干燥而失水現象,碾壓時,振動碾和三鋼輪壓路機正常碾壓,膠輪壓路機碾壓前先用噴霧式灑水車補水,再用膠輪碾壓。(1)水泥穩定土底基層、基層養生必須全部采用油毛氈進行覆蓋養生(2)養生結束后,隨著暴露時間的增加,就會產生間距5-10米的干縮裂縫(加強養生工作,要始終保持養生油毛氈濕潤)在養生灑水時采用灑水車側噴灑水的方式,灑水車輛不準在已完工正在養生期內的基層上進行碾壓。對半幅施工的路面中縫處采用專用灑水車單獨灑水養生,提高了養生質量。 養生時,設置“養生區”和“養生期已過”的現場標志牌(2)采用先振動、后靜壓、再灑水(解決橫向裂縫),膠輪封層的方式進行(5)碾壓從路肩到路中心,半輪進行碾壓;即從低處向高處逐漸碾壓(1)溫度控制,140 ℃ -165℃(170 ℃ -185 ℃ )(4)瀝青面層使用的粗集料必須做水洗處理。礦粉中消石灰用量的控制,消石灰含量不得小于礦粉總量的30%。(5)集料遮雨措施要完備,目前防雨大棚還不能起到完全防雨的作用,所以還要配備篷布等措施。集料的含水量多少對拌合設備生產量影響很大,含水量大,不但烘干和加熱費時,生產能力低而且成本損耗也很大。(6)改性瀝青儲存罐必須配備攪拌設備,使用改性瀝青時,應充分攪拌均勻。(7)每天生產前,應提高加熱溫度干拌幾鍋集料廢棄,再進行正常瀝青混合料生產。(8)拌合料出料時目測混合料應均勻一致,無花白料、離析、冒青煙、黃煙和結團成塊現象,如有應立即查明原因改正。(9)出料及攤鋪溫度檢測:采取在料車上打孔,采用數字顯示插入式熱電偶溫度計逐車檢測瀝青混合料溫度的方法來控制混合料的攤鋪溫度,插入深度要大于15cm。對溫度低于出料要求的不準裝車;低于攤鋪要求的混合料不準用于攤鋪。(1)瀝青混合料運輸必須用15T以上大噸位運輸車輛,車箱底板及側壁應涂一薄層隔離劑。運輸車不得在攤鋪機現場急剎車、急掉頭使下封層造成損傷(2)運輸車在運輸時,必須加蓋棉被,以防瀝青溫度散失,運輸過程中盡量避免急剎車,以減少混合料離析。卸料時,運料車到達攤鋪機前10-30cm處停止,不得碰撞攤鋪機,掛空擋靠攤鋪機推動前進。(3)從拌機向運料車上裝料時,應多次前后挪動汽車位置,平衡裝料,以減少混合料離析(1)瀝青面層及瀝青碎石攤鋪前,應先安裝路緣石,對未安裝路緣石路段要設置側模(方木或鋼模)。(3)瀝青中、上面層攤鋪建議采用帶有自動找平裝置的攤鋪機攤鋪,即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攤鋪機攤鋪厚度控制方式,直接接觸式平衡梁的輪子不得粘附瀝青。鋪筑改性瀝青或SMA路面時宜采用非接觸式平衡梁(4)瀝青大碎石柔性基層必須采用鋼絲繩引導高程控制方法進行攤鋪。(6)主線采用單幅全寬一次攤鋪,兩臺攤鋪機前后成梯隊式作業,攤鋪機必須是進口機型(德國ABG423以上型號),兩臺機型必須一致,性能相近。以保證攤鋪質量均勻一致,同時,每臺攤鋪機拼裝寬度不得超過6米,兩臺攤鋪機接縫不得在車道輪跡帶上,上下層搭接位置要錯開20cm以上。(7)兩臺攤鋪機攤鋪間距保持5~10m,兩幅之間應有50mm左右寬度的搭接;避免出現縫痕。攤鋪機不得中途停頓,不得隨意調整攤鋪機的行駛速度。 (8)攤鋪機開工前應提前0.5~1h預熱熨平板,預熱溫度不低于100℃。 (9)攤鋪機料斗每次余料1/3料斗,以待與下車料同時攤鋪以消除離析現象;避免經常攏料。(10)調好螺旋布料器兩端的自動料位器,并使料門開度、鏈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轉速匹配。螺旋布料器內的混合料略高于三分之二布料器為宜。熨平板擋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寬范圍內保持一致,以減少離析。(11)攤鋪機攤鋪基層和瀝青層時,攤鋪機后要設專人采用插入式改錐(或鋼尺、帶有刻度的鐵釬)檢測混合料的攤鋪厚度。(12)瀝青上、中面層施工過程中,要安排專人緊跟在攤鋪機后用礦泉水瓶向已完工的面層上澆水,并觀察滲水情況,以便及時通知拌合站進行施工配合比的調整。(13)路面結構層計量時,必須以實際取芯厚度的平均值作為路面工程計量的參考值。(1)SMA面層 先雙鋼輪振動壓路機初壓——雙鋼輪振動壓路機復壓——雙鋼輪振動壓路機終壓(2)大粒徑瀝青碎石碾壓時要嚴格按照標準化施工工藝進行,不能使用膠輪壓路機靜壓。(3)改性瀝青與普通瀝青混合料碾壓方式不同:改性瀝青緊跟、慢壓、高強、高頻率、低振幅、碾壓溫度165 ℃ -170 ℃ ;普通瀝青120 ℃ -140 ℃(4)瀝青現場取芯孔隙率必須小于7%(5-7%之間) (5)瀝青面層碾壓時,應安排專人用三米尺跟隨穩壓工序的壓路機(最后一個壓路機)進行跟蹤檢測,發現有誤差時,用粉筆畫線并指揮壓路機進行橫向碾壓,直至達到滿足平整度要求(6)碾壓路緣石側時,要配備小型振動鋼輪壓路機,以避免碰撞路緣石,保證邊部壓實質量。(7)碾壓時,壓路機驅動輪應面向攤鋪機,從外側向中心碾壓,在超高段由低向高碾壓。(8)彎道或交叉口的碾壓:先從彎道內側或者較低一邊開始碾壓,對于急轉彎應盡可能采用直線式碾壓,并逐一轉換壓道,對缺角處用小型機具壓實。(9)陡坡路段碾壓,應先采用輕型壓路機預壓,無論上坡還是下坡,壓路機從動輪始終朝著攤鋪方向,即從動輪在前,驅動輪在后,與一般路段碾壓方式剛好相反。(10)壓路機不得在新鋪混合料上轉向、調頭、左右移動位置或者突然剎車和從碾壓完畢的路段進出。碾壓后的路段在路面冷卻前,任何機械不得在路面上停放,并防止礦料、雜物、油料等落在新鋪路面上。(11)壓路機每完成一遍重疊碾壓,應向攤鋪機靠近一些,即成階梯狀折回,以消除在同一斷面換向所造成的壓痕。變換壓道時,應在碾壓區較冷的一端進行,且應關閉振動。(12)壓路機在碾壓瀝青面層時,若有粘輪現象發生,可在壓路機碾壓輪上涂抹少量食用油,嚴禁涂抹柴油、機油。(13)鋼輪壓路機碾壓過程中,應使用潔凈的飲用水作為隔離劑。噴水量不宜過大,使鋼輪表面濕潤、不粘輪為度。a 橫縫切除建議采用鐵鎬,刨除邊緣留下毛茬的方式,而不采用切縫機,保證接縫為非平接縫,加強新舊瀝青面層的聯結b 橫縫碾壓時,壓路機采用橫向碾壓,先使壓路機在已鋪的面層上行走,并使前輪(或雙輪)只銜在新鋪料寬10-15cm,然后逐漸向新鋪段過渡,每次過渡15cm,當壓路機超過2/3輪寬后,再掉轉壓路機進行縱向碾壓(15)縱向熱接縫的碾壓:梯隊作業的搭接縫碾壓時,先壓實離中心接茬兩邊20cm以外的地方,最后壓實中間剩下的混合料,可以有效保證搭接縫的密實。a.瀝青混合料運輸車輛在進入面層攤鋪現場前必須由指定入口進入,不得隨意進入攤鋪現場,造成車輪上灰塵和雜物的污染。b.同時,運輸車輛在指定入口進入攤鋪現場時,施工單位必須安排專人用水槍對運輸車輛的車輪進行清洗,防止對新鋪面層的污染。透層:為使瀝青面層與基層結合良好,在基層剛攤鋪完畢未形成強度前噴灑液體石油瀝青、乳化瀝青、煤瀝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層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層。封層:為封閉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而在瀝青面層或基層上鋪筑的有一定厚度的瀝青混合料薄層。鋪筑在瀝青面層表面的成為上封層,鋪筑在瀝青面層下面、基層表面的成為下封層。(2)透層在上基層碾壓結束后立即噴灑,乳化瀝青灑布量的控制,1.2kg/m2左右,灑布前要注意要對基層進行檢查驗收。(3)下封層在瀝青下面層攤鋪前灑布,灑布下封層前,必須采用塑料薄膜對已完工的路緣石進行覆蓋保護。封層油采用70#熱瀝青,熱瀝青量1.2kg/m2左右,出料溫度為145-165℃,再灑布4‰熱拌瀝青碎石,灑布量為6-8m3/km2。工間檢測指標:壓實度、寬度、平整度、縱斷高程、厚度(按單元存放)瀝青面層增加:摩擦系數、構造深度、路表凈水系數(普通瀝青混凝土面層<300ml/min;SMA瀝青混凝土面層<200ml/min )b 先勾第一次縫,縫深預留2-3cm、并培土,再進行瀝青面層攤鋪(1)邀請具有資質的檢測單位對完工工程進行質量檢驗和評定(2)組織項目辦、施工、監理單位對完工工程進行交工驗收(1)邀請具有資質的檢測單位對竣工項目進行竣工檢測(2)編制項目的竣工決算,同時配合做好工程審計工作
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還有0條回復正在審核中,請稍后回來查看